北美小夜鹰(英文名:Common Poorwill,学名:Phalaenoptilus nuttallii)是夜鹰目夜鹰科北美小夜鹰属的鸟类。体型小巧,长约18厘米,以独特单调的“poor-WILL”鸣叫著称,其名称即来源于此。分布于加拿大西南部至墨西哥北部,偏好干燥开阔地带,如草原、半干旱平原和岩石丘陵。冬季有进入长时间深度假眠状态的能力,能在岩石堆中度过大部分冬日。
外形特征:体长18厘米左右,翼展约30厘米,体重介于36到58克之间。上身呈灰色和黑色相间的图案,雌雄相似。雄鸟尾羽末端白色较明显,雌鸟则偏褐色。头部扁平较大,喙短小,翅膀短圆,尾巴较短。下体色浅,胸前有宽阔的白色带纹,喉部暗色,胸腹部分布有细碎的黑斑。
鸣叫特征:发出单调的"poor-WILL"叫声,有时可听到第三个音节,形成"poor-will-low"。
生活习性:严格夜间活动,偏好栖息于干燥、开阔地带,如草原、半干旱平原和岩石丘陵。以夜间昆虫为食,如蛾、甲虫和蚱蜢,通过快速从低矮的栖木或地面起飞捕食。在南缘地区冬季会进入长达数周至数月的深度假眠状态,类似小型哺乳动物的冬眠。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为3月至8月,南方地区较早,北方地区晚至5月末至9月。筑巢于地面浅坑中,通常位于山脚或被灌木或草丛遮蔽。每窝产卵两枚,白色至奶油色或淡粉色,偶尔有深色斑点。双亲共同孵卵20至21天,幼鸟再过20至23天即可离巢。每年一般只繁殖一窝,但在特定条件下,雌鸟可能在第一窝附近再次筑巢。
区别辨识:与相似夜鹰区别在于体型更小,喙短,翅尖至尾端距离较短,且体色为灰白相间。雄鸟尾羽末端的白色比雌鸟的更为显著。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域从加拿大西南部至美国西部,非繁殖期间向南迁徙至墨西哥北部。
其他:北美小夜鹰是唯一已知能长时间进入深度假眠状态的鸟类,这一行为接近于小型哺乳动物的冬眠。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北美小夜鹰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北美小夜鹰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