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秧鸡(英文名:White-throated Rail,学名:Dryolimnas cuvieri),是鹤形目秧鸡科白喉秧鸡属的鸟类。大型、结实、色彩鲜艳的秧鸡。橄榄绿的背部、红褐色的下体和醒目的白色喉咙是其显著特征。相较于其他秧鸡更为大胆,有时甚至温顺。广泛分布于森林地面、红树林、湿润灌木丛、沼泽和稻田等地。白喉秧鸡是印度洋西部最后存留的不能飞行的鸟类之一。
外形特征:成年白喉秧鸡体长30-33厘米,具独特的羽色模式。雄鸟和雌鸟外观相似,但雌鸟的上喙基部为鲜亮的粉红色,雄鸟的则为暗红色或深红色。幼鸟比成鸟颜色暗淡,喙和眼睛为棕色。在Aldabra岛上,亚种aldabranus体型较小,色泽较浅,上体有模糊或缺失的灰暗条纹。
鸣叫特征:白喉秧鸡相当善于发声,最常见的叫声是一系列响亮、清脆、音调上升的‘schweeet’声。其歌曲通常在傍晚或夜间发出,开始为‘mp yeah’的音符,随后发展成一系列高亢、尖锐的哨声,音调和强度逐渐升高。
生活习性:白喉秧鸡适应性强,栖息于马达加斯加岛上的多种环境,包括森林、红树林、珊瑚岛海滩,海拔从海平面至1800米。在Aldabra,它们主要生活在密集的灌木丛中,也会出现在较稀疏的植被和红树林中。以无脊椎动物为主食,包括小型软体动物、幽灵蟹、多种昆虫等,偶尔会掠食死亡的螃蟹和从陆龟身上收集寄生虫。
生长繁殖:白喉秧鸡在靠近水面的密草丛中筑巢,巢呈盘状,由菖蒲和芦苇叶构成。雌雄双方共同参与孵化工作。雏鸟出生后即覆盖着黑褐色绒毛,属于早成性,能够迅速跟随父母活动。
区别辨识:白喉秧鸡与木秧鸡相比,体型更大,喙更长,喉部白色斑块更大。与马岛秧鸡相比,体型较大,色彩更为鲜明。亚种间,尤其是Aldabra亚种与指名亚种的区别在于体型、色泽和条纹的差异。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Aldabra亚种在当地数量约为8000只,但分布范围持续缩小。面临的主要威胁是外来猫的引入,长期而言,猫的扩散可能构成重大威胁。
地理分布:分布于Comoros、Madagascar、Mayotte和Seychelles。在Aldabra群岛上主要分布在两大岛屿和几个较小的岛屿上。
其他:已知的四个亚种中,Aldabra亚种和Assumption亚种因引入的捕食者而灭绝。Aldabra亚种的再次形成是迭代进化的罕见实例,显示了物种在类似环境中的演化重现性。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白喉秧鸡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白喉秧鸡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